“紅色基地”架起小康路

倪曉穎

2021年03月22日09:28  來源:青海日報
 

透過黑白老照片,湟源縣和平鄉(xiāng)小高陵村的鄉(xiāng)親們認真尋找自己或父輩的身影:日月山下,青藏路旁,旌旗遍插禿嶺,人海漫卷荒坡,植樹造林修梯田。

經過歲月的洗禮與沉淀,小高陵精神——這份老一輩人鑄就的榮耀,如今依舊是這片紅色熱土上沉甸甸的財富。

時代在更迭,但小高陵人骨子里流淌的那股子執(zhí)著的精神沒有變。60年后的今天,登臨小高陵村四周的山坡地,眼前盡現青山綠水碧連天、層層梯田連九霄的壯麗景色。上山的村廟已蕩然無存,但那兩棵祖先種下的柳樹還在,在春風里返青抽枝。當年的馱隊已了無蹤影,穿過村子的109國道上汽車穿梭往來。坐落在溝口的一片新村,灰墻紅瓦,炊煙繚繞,房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在陽光下熠熠閃亮,仿佛能聽見它們在訴說著小高陵的過往歲月和未來暢想。

當年,小高陵村的原黨總支書記李積福,和數百村民一道,種樹苗、挖梯田、辦磚廠……用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,在日月山下,豎起了一面“敢為人先,實干善成”的大旗。斗轉星移,曾經的少年已變成耄耋老人,但他的兒子已經接過了帶領小高陵發(fā)展的接力棒。

“紅色是小高陵的底色,我心中的小高陵精神,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,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艱苦奮斗。”李積福的兒子、村黨總支書記李明海肩上的擔子,可不比他父親當年輕松。

2017年隨著環(huán)保督查工作的進行,小高陵村主動關停了磚廠和花崗巖廠,集體收入一夜“歸零”,從老一輩人手中接過的這碗飯不能吃了,一切都得從頭再來,這可愁壞了李明海。

“當了就當好,當不好就別當!”在李明海一籌莫展的時候,李積福對兒子的這番話,好似一記響亮的鞭子,抽打著新一屆小高陵村“兩委”班子,必須有所作為。

就在這時,湟源縣委縣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為小高陵指了一條發(fā)展新路,依托小高陵精神,打造紅色旅游教育基地。就這樣,新一代的小高陵人認認真真做起了新時代的小高陵篇章。

李明海規(guī)劃的紅色旅游,一邊要建立起黨員培訓教育基地,一邊要發(fā)展生態(tài)田園的休閑旅游!叭妩h員和村民都非常支持,而且現在政策對發(fā)展旅游的扶持力度也很大,時機很好。這塊搞好了,不僅傳承了我們的精神,也對村里集體經濟的發(fā)展有很大帶動作用!崩蠲骱P判臐M滿。

他帶領村民開始探索“黨組織+公司+協(xié)會+農戶”的農村集體經濟發(fā)展致富新模式。通過盤活集體資源,調整產業(yè)結構,實現群眾和村集體“雙贏共富”。以“紅色股份”探索村企聯建、共建模式,讓群眾參與經營,公司統(tǒng)籌管理。以免費提供攤位或給予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群眾開辦農家樂、農家客棧。

經過兩年多的建設,投資4500多萬元的小高陵紅色基地已具規(guī)模,各項基礎建設基本完成!吧衔缃M織大家學種地,中午自己做飯吃,下午拓展訓練和上黨課。這樣的紅色體驗教育很有吸引力,一到春天就開始有訂單排隊啦!崩蠲骱Ed奮地說,為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,小高陵基地為4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(yè)崗位。“除了清潔、服務等工作,培訓學員種地時還可以當教員,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,非常樂意干!”

一道道嶺來,一條條溝,山還是過去的山,但山里的景致已大不相同。一邊是“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區(qū)”,一邊是“農村集體經濟‘破零’示范區(qū)”。如今,憑借著紅色教育、紅色旅游、馬路經濟、養(yǎng)殖業(yè)和勞務輸出齊頭并進,小高陵人均收入達到13200多元,領跑全縣平均水平。而在李明?磥恚迳系恼w發(fā)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小高陵紅色教育基地已經實現了從貧窮到致富的蛻變。

“未來的小高陵村,要深入落實省上‘一優(yōu)兩高’的要求,通過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、發(fā)展紅色旅游和產業(yè)結構調整,小高陵人再一次以‘敢為人先、實干善成’的精神,強基礎、聚實力、謀發(fā)展,闊步邁向鄉(xiāng)村振興的康莊大道!崩蠲骱远ǖ卣f。

(責編:楊啟紅、陳明菊)

推薦閱讀

南华县| 融水| 孝义市| 丰都县| 德清县| 高唐县| 犍为县| 黑水县| 修武县| 上高县| 读书| 纳雍县| 淮安市| 连南| 衡东县| 治多县| 斗六市| 青铜峡市| 阿荣旗| 宁城县| 平罗县| 克东县| 普定县| 兴隆县| 常熟市| 竹溪县| 渭源县| 商洛市| 玉屏| 普陀区| 上高县| 南丰县| 西藏| 黄浦区| 禄丰县| 左权县| 霍林郭勒市| 九寨沟县| 上林县| 陆丰市|